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農博公園如「海納百川」 經得起雨水考驗

  • 發布單位:新聞處-公共關係科

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102.12.18
經二天大雨的洗禮,許多人擔心農博公園可能淹水,影響農博的舉行,但是農博公園有如「海納百川」,再多的水對展場基地都未造成影響;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,在八月底康芮颱風帶來的強降雨,農博公園就在洪氾中全身而退,顯現人工濕地發揮了滯洪的功能,運用「非治水工程」治水,也是農博要展現的議題。

農博公園人工濕地,台灣「非治水工程」的治水範本。農博公園人工濕地,台灣「非治水工程」的治水範本。

十四、十五日兩天的農博試營運,參觀者的焦聚都在農博展館本身,卻忽略農博公園的大地工程,它是一項治水實驗,水資源永續利用的實驗,運用「非治水工程」,想要讓雲林遠離淹水的夢魘,這半年來,農博公園果真讓實驗者刮目相看。

農博公園如「海納百川」 經得起雨水考驗農博公園如「海納百川」 經得起雨水考驗

負責農博濕地生態營造的張文賢表示,農博公園內的人工牛軛湖,在康芮颱風來襲時,短短兩天時間就將3萬噸的雨水消弭於無形,因為當初下挖1.5米深,挖到粗砂礫層,因此水的下滲速度相當快,稱為「強滲透」,從這裡這可以改變治水的思維,應考慮土壤的特性與條件,讓水補充地下水層,而不是排入溝渠。
當你漫游農博公園時,不妨駐足欣賞這四周的水域當你漫游農博公園時,不妨駐足欣賞這四周的水域


這兩天大陸冷氣團影響,為虎尾帶來不少的雨量,各界紛紛關心是否對農博展館造成損害,縣長蘇治芬表示,各展館的結構並不受雨水的影響,農博展現的除了節能減碳的議題,如何善用水資源、利用天然的生態體系淨化污、利用人工濕地做為滯洪池,都是此次的展題。


當你漫游農博公園時,不妨駐足欣賞這四周的水域,除了看到水面的鴨群、水鳥及水草,你更看到未來台灣治水的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