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清康熙五十六年﹝一七一七﹞,諸羅縣在此設大坵田一堡﹝今虎尾、土庫一帶﹞,因當地地形起伏如邱陵,故稱為﹝大崙腳﹞。乾隆二十四年,福建郭六至大崙腳開墾,在東北邊俗稱﹝后尾﹞的地方建築五間草寮,即最早的﹝五間厝﹞但在道光十年因曾圭角之變,官匪混戰於市街,化為焦土。日據時代初年,僅有五間厝與青埔仔兩小部落,光緒二十二年(西元一八九六年)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」在今五間厝設廠,遂成為本省製糖中心,因「后」與「虎」音近且位於虎尾溪旁,故易名為虎尾。民國九年十月一日成立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庄役場,民國二十二年提升為台南州虎尾郡虎尾街。

台灣光復後,民國三十五年成立台南縣政府,改街庄為鄉鎮,故為台南縣虎尾鎮,設鎮公所與區署。民國三十九年實施地方自治,縣市行政區域重劃,增雲林、嘉義兩縣,始改為雲林縣虎尾鎮。

 

 

虎尾糖廠轄下之運蔗鐵路,自1911年以來即兼營客運、成為地方重要交通工具,也使虎尾位居輻輳之地,計有雲虎線(斗六方面)、北港線(嘉義方面)、龍巖線(臺西方面)、西螺線(西螺方面)、莿桐線(莿桐方面)。昔日的虎尾車站仍保留,但公路發達後,1978年全面撤廢而停駛,現僅餘馬公厝線運蔗。

2015年配合高鐵雲林站通車,雲林縣政府規劃過往虎尾糖鐵復駛連結虎尾市區及高鐵車站。2017年配合國家前瞻基礎建設計畫,預計2019年完工。

持法媽祖宮在2000年之後大受關注,被譽為最美、最環保的媽祖廟。

 

由於雲林縣為全臺布袋戲發展的一大中心,許多布袋戲大師皆出自雲林,為展現布袋戲故鄉的文化特色,因此縣政府自1999年開始每年舉辦偶戲節活動,在地方與政府積極的耕耘下已奠基為雲林年度一大盛會,藉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偶戲表演者和國內各個戲劇團體的展演活動,在交流、觀摩中,給予國內民眾有機會欣賞到多元的偶戲技藝文化,更期活動的展現,有計畫將傳統藝術的新活力注入國人心中。 主場地:虎尾鎮布袋戲館、合同廳舍、雲林故事館及周邊腹地,位於林森路二段,麥當勞前郵局正對面,虎尾的市中心。